--「当小姑在家中掌权,妳的感受是什么?」姑嫂情结难解,心理师:你真的不用一再妥协,请先问自己3个问题

「当小姑在家中掌权,妳的感受是什么?」姑嫂情结难解,心理师:你真的不用一再妥协,请先问自己3个问题

Image by drobotdean on Freepik

「大嫂,难得一起出来玩,就不要包成这样了吧!」
「喔喔!」她应了一声,脱下帽子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,在名产街上买东西。
「妈,这个好吃,一定要买!这个也是!我包起来等等车上分。」小姑转身跟婆婆开心地说着。这是小姑对婆婆的撒娇,也是她一直以来都很羡慕的母女亲暱画面。

每一次的家族旅游中,她的小姑总是叽哩呱啦地讲个没完,平常也是如此。在家族中,无论是家里的日用品添购水果採买洒扫分配,乃至于所有团购项目都是她在张罗和分配。每个人除了倚赖她,也怕她,因为一旦不按照她的意思不接受她的好意,她就会在背后说你的不是!

而她进到这个家,早就侦测到这颗风向球,所以,她对小姑的态度都是直接妥协,凡事都由小姑说了算,也不假思索地百依百顺。

婚前如此,当然婚后也是如此。生了孩子之后,她们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太多改变,直到孩子面临要上哪间幼儿园课后班补习等问题,她和先生讨论后,先生又与婆婆和小姑商量,原本同意的事情,往往就在跟家人讨论过后,态度丕变,例如「认为这样做很浪费钱」,想要她以最轻鬆节省的方式在家带小孩就好。当她不死心,再度跟先生沟通时,先生居然觉得她「怎么变得这么有意见?」

到此刻她才发现他们夫妻是无法自己做决定的,通常公公婆婆小姑都会有意见,同时,这些意见也会左右先生的想法,而她自己,在一贯的屈就和温顺之下,早就让渡了母职和夫妻的决定权。

她嫁给了先生,却也嫁给了一群会不断干涉他们夫妻决定且很有意见的人。

她羡慕小姑可以无限上纲地在家里掌权,也发现过去只要小姑出现,她所有的意见就会退却,讲好听点是忍让,讲难听点就是没自己的想法。这样被牵着鼻子走的心态,让她感到矛盾和压抑,却也安全和熟悉。

过去在家庭中的角色,为她的现阶段人生埋下伏笔

在家中,身为老么的她,和哥哥是不同爸爸生的,妈妈常常跟她说:「哥哥很可怜,他没有爸爸了,所以他要什么,我们就给他。」「不要跟他计较。」「他已经没有爸爸了,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惨的吗?」所以小时候的她,对哥哥总是充满怜悯。家人买的水果,都是哥哥爱吃的;亲戚送的玩具,都是哥哥先挑,她也习惯当个无声的女儿,不能有计较的声音;才刚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哥哥,就可以买名牌包名品鞋,但她只被允许买菜市场零码货⋯⋯妈妈对哥哥的好,建立在弥补遗憾的心态上,并要她接受和忍让。她每一瞥见心中的不平衡,就要告诉自己:「哥哥很可怜,妈妈这么做是出自于对哥哥的补偿,只因为他『没有爸爸』,所以不要这么计较。」

她明明知道哥哥对她的态度非常跋扈无理,在内心也常感到压抑和失宠,但妈妈的话她全吞了进去,因为她知道如果不照做,妈妈就会很难受且对她失望,而哥哥的处境和存在也会更落魄。「不管怎样,我有爸妈,有什么好跟他计较的呢?」对于压榨她的人,她总是百依百顺想尽理由合理化,无视心中的不甘,甚至还会对自己心有不甘的念头有罪恶感。这样的心境,直到和先生的沟通孩子的教育及生活都不断被干涉,才发现她的凡事让渡,并不是高尚的美德,而是对母职身分的全面失守,更显现她长期对强势跋扈的人,没有任何抵抗力!到头来,两面不是人,孩子怨她没有主见先生再也不介意她的观点,她觉得懊恼,却不晓得该怎么扳回一城,小姑依然故我地插手家里大小事,她感到生活被渗透和侵蚀,却没有反驳的余力!

全面失守不是一朝一夕而致,是千朝万夕累积而成

我们的日常组成了人生的风貌,在谘商中,我常常会和当事人一起讨论她的生活样貌,因为「人生风貌的形成」跟「地表风貌的形成」很类似,每一个今天,组成了每一个明天。每一天都是由一时一刻的风吹日晒雨淋组合而成。所以在谘商中,我会跟来谈者讨论生活的重要细节,以及过去的经验,例如:

「当妳的小姑在家中掌权时,妳的感受是什么?」
「过去曾有过这种负面又熟悉的经验吗?」
「过去的经验又是怎么让妳有凡事要退让的信念呢?」
「当妳面对别人比妳坚持或强势时,妳都怎么办?」

对一个人过去的生活细节多做採访,这个人的生活样态和人生角色就会立体起来。当她告诉你,她爱妈妈也爱哥哥,她给爱的方式就是「不争」,当她不争,哥哥就会在家中有某个权力位置;当她不争,她就会被家人珍惜和顾虑;当她不争,就可以帮助妈妈消弥对哥哥的罪恶感;当她不争,爸爸反而会给她更多寄望和资源,你就会发现她从「让渡主权」之中去「要到更多」,化明为暗地去争取和父母的亲近,这是一种人际的交换,也是她人生中的决定。

当用这个理解去看「不争」的信念,眼前这个人的故事就变得丰富了起来,「不争」这个想法,是她的生存之道,而且原生家庭也默许她这么做,檯面上的她看似柔弱没主见,但这却是她在这个家庭生存下来的最佳策略!

人际历程理论取向关注:「过去的生存策略是没有问题的,这也许也是他当时存活下来的重要决定和最大资产,但问题是在目前的生活处境下并不适用,正因为不适用才出问题,所以需要改变策略。」

人际历程治疗学派也主张每个人都是健康的人,只是换了环境,不懂得变换策略,所以卡住了。过去的人际策略是怎么起作用的,现在都不再适用。过去的美德,到了现在可能就会变成一把残酷的利刃,让人在此时此刻此地受困。

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认为我们在童年时期,透过日复一日且一再重複的亲子互动,发展出一个人的人格和自我系统,在引发焦虑的亲子互动中,养成个人的人格样态,建构人与人的关係。她的讨好和压抑行为,在童年被父母默许且维持着,而她也从中维护了对家人之爱,但是,在现阶段显然不太适用,因为讨好和压抑让她失去更多对生活的主导权,也失去先生和孩子的信心,她的生活遇到新的情境是「被过度介入」,而她如果再不出意见,生活就会持续被支配,也有可能失去家人之爱。

给心情一个歇脚亭

阅读至此,我们一起停下来,闭上眼睛想一想:
1你在家里是排行第几呢?
2家人给予你怎样的期待?
3家里最常出现的气氛是什么呢?

为什么要做这些回想呢?因为一个人的幼年期,就是在家庭里面度过,无论你的家庭有多少成员是不是亲生的,是否为长辈亲友带大或是在育幼院里长大,每一天每一刻被对待的方式和回应世界的方式,交织出一首又一首的乐曲!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首交响乐曲,你会为这个乐章下怎样的主题?会在哪里画上休止符?会怎么命名这整首曲子呢?

生命的起伏就如同曲目的高潮迭起,有起有落,过去的一切都为了现在扎根,现在的困境虽是刺眼的阳光,但也带领你往更高的领悟里去,闭上眼睛,感受此时此刻即将要蜕变的自己,困境将带领我们领略更高的悟性!

在长大的过程中,我们不必质疑过去活过的路,因为过去可以留守也可以被经过,现在我们尽力去看懂新的地图,学会使用新的抵达工具就好。如此一来,你会发现,自己时时刻刻都活得很好!

作者头像
admin创始人

上一篇:可否请妈妈推荐台北市拍儿童摄影的好店家
下一篇:请问换奶期间可以添加副食品吗?

发表评论

2023-07-24 08:58:26

2023-07-24 08:58:26